房地产不会是中国经济的“灰犀牛”

房地产不会是中国经济的“灰犀牛”

2017-08-05

  自从某报头版刊发的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》一文提出“既防‘黑天鹅事件’,也防‘灰犀牛’”后,“灰犀牛”就成为了一个热词。于是大家都在讨论,房地产就是中国经济的“灰犀牛”了。

  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。

  关于这个问题,其实很多人只关注大城市房价绝对值的增加,认为房价在这十几年,几乎是单边的上涨,并且还认为,高房价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,于是大家对房地产产生了“泡沫”的印象。

  但我们要知道,十几年快速增长的还有M2、人均工资等,资金总量的不断扩大肯定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。

  我们一定要记住:房子是用来住的,但,房子有资产属性。货币长期超发后,“资产长期跟涨”在理论上就变得十分合逻辑了,因为房子成为了超额货币的蓄水池。

  未来会不会持续缩杠杆不知道,但至少,货币增速是不会低于经济增速的。只要这个铁律不被打破,沉淀到房子中的资金仍旧会把房价托举在目前的水平线上。

  谈大城市房价过高者还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是住房资源分配的不均。尽管我国目前人均居住面积已达33㎡,但我们还要考虑人口流动所造成的供需格局变化。

  像中西部、落后地区,人口流出会导致闲置住房的增加,而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则会导致住房的紧缺。

  所以光看全国人均居住面积是毫无意义的,必须要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(含流动人口)。

 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,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在22㎡左右,也就是说,一个三口之家就只有66㎡,这真的足够了吗?如果刚需都无法满足,哪来的“泡沫”?

  所谓“泡沫”,说的是需求不足,并且单纯由资金推动的价格上涨(如荷兰的“郁金香泡沫”)。

  但目前来说,大城市的楼市明显不是这种情况。所以真要说哪里有“泡沫”,反而是那些房价较低的中小城市。

  中国楼市既不是“灰犀牛”,也不是让经济脱虚向实的障碍。改善居住环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,也完全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标准。

  我们不应被高房价问题,遮蔽了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性。“房地产”和“高房价”,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,相反,它们其实可以同时兼顾,不是说为了解决高房价问题,就非得牺牲房地产这个产业。

  问题解决的关键,在于要建立长效机制,并且要将重点放到如何建立上面。